绿尾虹雉:俗称贝母鸡
学名:Lophophorus lhuysii
科属:形目雉科虹雉属动物
01
形态特征
大型鸟类,体长约70-80厘米,体重约3600克,是有紫色金属样光泽的雉类。雄鸟前额和鼻孔下缘羽簇黑色,眼前的裸出部为天蓝色;头顶和脸的下部及耳羽金属绿色;从头顶后部耸起短的冠羽覆盖在颈项上,为青铜色;后颈、颈侧和上背红铜色;上体紫铜色或绿铜色,下背和腰白色;下体黑色;尾蓝绿色。雌鸟上体深栗色,具淡白色纹和皮黄色斑,下背和腰白色;眼周裸出部近白色;下体褐灰色,杂以白色细斑;尾暗褐色,具棕色横斑。虹膜褐色;嘴角黑色;腿、脚角灰色。与白尾梢虹雉区别在于有冠羽,尾部彩色,仅上背白色。与棕尾虹雉区别在于紫色蓬松羽冠及蓝绿色尾羽。雌鸟与其他虹雉的雌鸟区别在背为白色。
02
分布范围
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鸟种,仅见于中国西南部的青海省东南部和甘肃南部山区、四川宝兴、康定、平武等地山区。
03
栖息环境
栖息于林线以上海拔3000-5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、灌丛和裸岩地带,尤其喜欢多陡崖和岩石的高山灌丛和灌丛草甸,冬季常下到3000米左右的林缘灌丛地带活动。
04
生活习性
绿尾虹雉是日行性动物,常成对或小群活动,冬季有时也集成8-9只至10余只的较大群体。春夏季喜欢鸣叫。白天活动,喜欢出没于山脊地带,晚上栖于稠密的灌丛间或树的低枝上。性情机警,一有动静即伸颈观望,如发现危险,则立刻钻入灌丛或飞奔而逃。腿脚强健有力,善于奔跑。能在飞行时借助气流向上的举力,自低处向高空盘旋翱翔。
05
食物习性
植食性鸟类,主要以植物的嫩叶、花蕾、嫩枝、幼芽、嫩茎、细根、球茎、果实和种子等为食。觅食地多在林缘灌丛草甸地带,常顺着山坡由下而上、边走边觅食,食物种类主要为草玉梅、驴蹄草、报春花、羊芽草、针芽草、锦鸡儿、野葱、苔草等。
06
生长繁殖
繁殖期为4-6月。有的雄鸟1月份就开始发情,但大多数在4-5月才发情。营巢于林下植被较为稀疏的森林中,巢多置于有岩石,灌木或树隐蔽下的地上或大树洞中。巢较简陋,通常在落叶层上稍呈凹坑处。每窝产卵3-5枚,卵的颜色为棕黄色或黄褐色,布有紫色或褐色斑点。孵化期28天。
07
保护级别
|